本词条缺少名片图,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,还能快速升级,赶紧来编辑吧!
哑羊僧,yǎ yáng sēng,比喻不知悟解的人。
- 中文名
- 哑羊僧
- 拼 音
- yǎ yáng sēng
- 释 义
- 比喻不知悟解的人
- 出 处
- 《大智度论》
哑羊僧 (yǎ yáng sēng)
解释:佛教用语,比喻不知悟解的人。
出处:《大智度论》卷三:“譬若白羊,及至人杀,不能作声,是名哑羊僧。”
佛学术语,梵语ed!amu^ka-sam!gha。又作哑羊僧。指愚痴之僧。四种僧之一。哑羊,即譬喻至愚之人。据大智度论卷三载,虽不破戒,钝根无慧,无勇猛精进之力,不别好丑,不知轻重,不知有罪无罪,若有僧事,二人共诤,不能断决,默然无言。譬如白羊,乃至被人杀,不能作声,故称为哑羊僧。又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七,谓哑羊僧即于三藏不能解者。(参阅‘四种僧’1817)[1]
- 参考资料
-
- 1. 哑羊僧 .佛学[引用日期2015-01-3]
词条标签: